「印太戰略」是近年來整個東亞地區最熱門的話題及語彙。
中國甚至將其視為「集團對抗、打造地緣爭奪的小圈子,是冷戰思維的復辟,是歷史的倒退,應該被掃進垃圾堆。」而俄羅斯亦認為印太戰略是在「削弱東協在該地區建設性的統一作用、重新劃分亞太地區的格局,以遏制特定國家,並孤立俄羅斯。」
但「印太戰略」是否如中國和俄羅斯所譴責的「反中國運動」,尚且可從整體戰略佈局來做一些觀察。
事實上,目前美中對抗態勢已然非常明顯,雖美國國務卿林肯曾表示「美中有對抗、競爭、合作」,但就目前看來,對抗與競爭的力道遠大過合作的槓桿;再從美國及歐洲國家從阿富汗撤軍的情形來看,除了戰略東移至印太是正在進行中的事實,更確認了中國是主要威脅,俄羅斯、北韓、伊朗等是次要威脅。
印太戰略不僅成了歐美各國經略東亞地區的顯學,日本、美國、印度、澳洲及歐洲眾多國家都陸續公布印太地區的戰略規劃。
QUAD四方安全對話重啟 印太小北約成形?
實際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的建立始於2007年,但隨後因各方意見及立場不一致進而中斷,直到2018年才因美國印太戰略的提出隨之重啟,更令外界關注此機制是否正朝向「印太小北約」的形成?
「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策略」是日本總理安倍晉三於2007年時所提出,2012年則又發表了「亞洲民主鑽石同盟」。直至2017年11月前美國總統川普亞洲之行時,則重申「印太區域」的概念,2018年制定《印度太平洋戰略框架》,「印太戰略」就此正式提出。而印度雖然亦是QUAD其中一份子,但其外交政策向秉持「不結盟、維持平衡、獨立自主」的策略,故暫僅可視為與美、日、澳為「戰略夥伴」非「戰略結盟」關係。
而且印度屢屢欲邀俄羅斯加入的情況看來,縱使美國極力拉攏印度,「印太版小北約」短時間內要真正形成,還得看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互動是否緩和,以及中國鞏固俄羅斯往來、日本十月新總理和眾議員政黨席次的變化是否影響與中國的外交政策,再加上中國與印度這個「鄰居」的關係是否成為印太戰略下的犧牲品?都牽動與影響「印太小北約」的印象是否逐漸清晰。
印度屢邀俄羅斯加入印太戰略。圖為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右)今年4月6日在新德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舉行雙邊會談。圖:印度外交部提供
歐洲國家紛公布「印太地區戰略」
在日本、美國皆公布「印太戰略」、澳洲力挺、印度參與之後,歐洲國家也在印太地區興趣盎然,除了呼應拜登上台後對於歐洲盟國的拉攏及關係修復之外,歐洲國家不願意落單在地緣政治較量下的重要行動,與在美中印太博弈之中擁有「印太話語權」的意圖自是再明顯不過。
繼日、美等國之後,歐洲眾多國家,如:法國、德國、荷蘭及歐盟紛紛提出「印太戰略」,除了有地緣政治的考量外,亞洲更是歐盟出口的第二大地區;再從2015年來歐盟逐漸對印太市場的加大投資、供應鏈自中國向東協國家移動、以及與東北亞及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日本、中國…等陸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看出,經濟戰略價值與地緣政治的價值,對於歐盟來說都是心頭上的一塊肉,也代表著不僅美洲大陸正在東移戰略核心,歐洲國家的對外政策也在逐漸移往印度洋及太平洋,在印太地區的絕不缺席,肯定是歐洲的新戰略核心。
「印太戰略」佈下天羅地網 中國難伸展
中國以加快建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及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外交合作為基本功,加上在2020年11月中國即已和東協國家和澳紐等十五個國家簽署RCEP,並可能在2022年生效為基礎。此外,中國更極力爭取加入由日本所主導的CPTPP,以突破各國包圍,且在近期積極尋求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的支持;再加上中國從2012年所推動的國家頂層戰略「一帶一路倡議」雖有負評,但仍在持續進行。
除此之外,美中另一個層面的較勁,新疆、香港、南海及台海等議題,亦必然為印太地緣政治中重要的角力題目。從近期美、日、印、澳四國聯合軍演,以及英、法、荷、德均遣軍艦來南海的情況下,印太戰略中軍事前沿的行動已先行展開。但看似順利的同時,阿富汗撤軍的矛盾以及中東、俄羅斯議題上是否分散美國盟國的向心力,仍有待密切觀察。(文/陳筱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