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台積電德國設廠的榮景與憂慮

文/何溢誠

這次台積電終於打算走自己的路,沒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了,從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提出要「根留台灣」之後,又有最新消息傳出,台積電董事會正式拍板決定要在德國建廠了。同樣是西方國家,在美國要掌控台積電核心技術的當下,台積電卻毅然決然,轉頭向德國拋出了橄欖枝,很難說這不是台積電在給美國使臉色。

但是,德國顯然沒看出來台積電這一點小心思,仍然熱烈歡迎的接受了台積電過來開廠的提議,還毫不吝嗇地開出了50億歐元的大額補貼給台積電。看來台積電董事會要到德國建廠的決定是做對了,不僅給美國甩了冷臉,還可以賺一把德國政府的補貼。台積電「棄美投德」這高招實在妙!
誠然,這價值50億歐元的建廠補貼,更像是德國為重振本國經濟的救命錢,其實,目前德國的經濟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台積電之所以還能看上德國,估計也就是看上了德國工業和工人稟持的「工匠精神」。畢竟,台積電作為全球晶片產業龍頭,想要在晶片規格上不斷突破,正好需要這樣致力專注的精神。

而對德國來說,台積電作為實打實的製造業,如果真能入駐德國市場,說不定還真能夠帶動德國經濟復蘇。從去年第4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德國的經濟一路走低,甚至每況愈下,特別是在工業這一塊,德國市場已經出現「去工業化」的跡象。以前靠著精巧製造技術聞名國際的德國,淪為這般慘狀,不禁令人唏噓,而這箇中緣由,估計也只有德國人自己能體會了。

這樣一說,就很清楚為什麼德國不惜先拿出50億歐元來留住台積電董事會的決定了。但是,目前看來,台積電到德國建廠也只是雙方的口頭對話,到底能不能順利開廠還是個未知數。除了前述德國工業現狀不景氣的原因外,阻撓台積電順利開工還有一個最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德國的台積電工廠可能招不到那麼多人。現在德國的經濟之所以這麼不景氣,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乃是由於勞動力不足,而影響生產力與消費力,致使欲振乏力。

就算有人幹活,但也都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可能也有人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反駁說德國還可以靠移民來打工賺錢。但這樣的話,很難說不會讓德國陷入之前法國的騷亂中。因為也有消息稱,法國前段時間的騷亂最後也上升到了本國民眾與移民的問題上。要是台積電到時候真來德國建廠了,那是招什麼人呢?招這些本地的德國人,又因為工人的年齡可能太大,幹不下去、也幹不長久,尤其在台積電工作真的還蠻操的,人員不停流動就會影響企業的效率與制程的良率。

如果招那些來德國的移民,台積電就不得不擔心這樣會引起當地民眾的反對和抗議。要是真發生像法國那樣的大騷亂,台積電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這些不可避免、需要考慮的因素,又給台積電是否能夠真正在德國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何況,美國拜登政府也不是省油的燈,難道眼睜睜看著台積電「琵琶別抱」而不掣肘,興許又會對蔡政府咬咬耳朵、下下岔子,逼其乖乖就範。

以上言論不代表西太平洋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