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淺談後疫時期的精準醫療

精準醫療領域在面對新冠疫情肆虐,除了病毒篩檢儀器及其試劑的研究與開發,間接方面包括「癌症治療」與「抗衰老」,其實也多少催化了投資價值的浮現。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病毒篩檢需求量暴增,精準醫療產業在此時抗疫重要存亡之際,不論是病毒篩檢儀器以及其試劑(核酸檢測試劑與抗原抗體快篩試劑)的研究與開發,毋庸置疑地成為這波疫情下的一個投資亮點。
精準醫療領域在面對新冠疫情肆虐,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直接防疫工作之外,在間接方面,包括「癌症治療」與「抗衰老」也都有其療效。首先在「癌症治療」方面,由於新冠疫情仍有社區感染的風險,加上各家醫院其他科別的醫療量能皆有縮減,因此致使許多病患不敢就醫,特別是一些有慢性疾病與癌症的病友,造成許多癌症患者延誤治療。畢竟傳統上,治療癌症都多以手術開刀、放射性治療、標靶藥物治療與化學治療等方式進行,但目前精準醫療中的「免疫細胞治療法」,在療程上皆已有明顯的進展,而這可能又將是癌症病患在治療上的一大福音。

「免疫細胞治療法」將成顯學
由於「免疫細胞治療法」未來在癌症治療上有可能成為一大顯學,其中的方法大致上就是透過病患體外予以大量培養的方式來增加免疫細胞,並再回輸到該癌症病患之體內與病患體內的癌細胞進行作戰,若能重複進行,相信這對於癌症治療絕對可以產生正面的助益。
另外,由於人體裡頭本來就存有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各司其職,因此現階段免疫細胞治療法就會依不同的免疫細胞種類而各有不同的療法。舉例來說,其中CIK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療法(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就是從病患少量血液中進行培養以增加其免疫細胞數量,再經過刺激與誘導後產生與癌細胞作戰的殲滅能力,來進行癌症治療療程。
由於CIK細胞治療的醫療技術含量極高,不管是從病患身上提取細胞、培養細胞,到再回輸病患,每一個細微步驟都馬虎不得,因此通常醫學中心針對相關CIK細胞治療,皆有全程配合的專業細胞製備中心,而所配合的生技或生醫公司皆無不專精於相關研發,有的甚至目前已升級至二代製程,使其在殲滅癌細胞之能力再往上提升。再加上自二○一八年九月十六日政府針對衛福部修正之特管辦法,讓醫院以及其配合之細胞製備中心都受到更嚴格的把關與規範,使得目前自體CIK細胞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都相對輕微。
因此以細胞製備中心為核心業務的相關生技公司,包括製備中心之GTP實驗室作業流程是否符合國際品質標準,以及判斷是否通過「ISO-9001」國際品質認證與衛福部細胞製備場所之認證。若能初步具備上述標準與認證,那基本上就是投資方可以初步細心留意的生技投資標的。

 間質幹細胞可應用於美容與再生醫學
除了上述在「癌症治療」方面以外,有關「抗衰老」的部份,目前業界常見的莫過於「脂肪幹細胞」之儲存。此乃因為人體脂肪中含有大量「間質幹細胞」,毋庸置疑細胞越形老化,其細胞之再生與分化能力就越差。而臨床發現,間質幹細胞除了在人體因為老化所引起的相關疾病有其療效之外,另外尚可應用在醫學美容與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
而在再生醫學當中,幹細胞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幹細胞具有修補已經受損組織或器官的能力,再加上政府就特管法上已經有某種程度地開放「自體」間質幹細胞的使用,對於受創傷口的癒合,或是膝部關節之修復、甚至腦性痲痹、腦中風、脊髓受傷等病症,都可以有產生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

因此,就投資的角度而言,這些相關生醫或生技公司,由於資本支出高,研發經費重,因此在投入資本設備與進行研發這兩大要素的考量下,投資方都需要很長一段的投資回收期,才能有獲致豐厚投資果實的可能。因此一般而言,可能比較不會受到希望能盡早獲利出場之投資人的青睞。但不論如何,若是可以從「為癌症病患在風雨中建立一座能夠救命續命的光明燈塔」這樣的角度來看,這樣長的投資期不僅具有挑戰性,而且似乎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文˙趙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