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粵港澳拚經濟超越東京紐約 台灣機會在哪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大陸國務院日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港澳地區與廣東九個城市的區域經濟,注入互連互通與融合新動能。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繼高雄市長韓國瑜之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完成了粵港澳大灣區之旅。大灣區蓄勢待發,成了2019年以來大陸最夯的區域經濟發展題材,勢將對鄰近區域經濟內的成員產生競合與磁吸效應。對台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大陸官方先前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涵蓋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九市二區,占地5.6萬平方公里、人口6,962萬,灣區內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單獨的關稅區,預測到2022年,GDP總量將超過日本東京灣區和美國紐約灣區,在世界四大灣區中居首。

大灣區內的珠三角地區,是1980年代之後台商前往大陸投資最早、也是最為熱門的地方,迄今仍是大陸台商匯聚規模數一數二的重鎮。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出爐,除了公布區內互惠措施,也為區內11個城市明確定位。綱要內容將帶來變化與影響,台商不能置身事外。

廣州市台辦主任曾衛東表示,廣州集全市之力推動大灣區發展計畫,並提出「大灣區發展不能缺少台灣元素」的訴求,也希望在大陸經濟發展曾扮演重要角色的台商,這次不要缺席。

以廣州天河中央商務區(CBD)為例,被定位為粵港澳貿易自由化省級示範基地,2003年珠江新城新規劃實施,2016年後,當地已是華南地區最大的CBD,也是大陸300公尺以上摩天大樓、廣州市總部經濟最密集的地區。台灣的中國信託、台灣銀行、玉山銀行、永豐銀行等銀行已進駐天河CBD。

再以地處廣州市最南端的南沙區為例,以前提到南沙,外界都覺得南沙比較偏遠,交通不便。

但自從2015年3月南沙成為自貿區後,和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一樣,成為大陸國家級自貿區,如今將被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門戶。

廣州市南沙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蘇士路說,希望更多台灣民眾積極參與南沙開發,穗台兩地加強交流合作,攜手發展,讓台商有更多獲得感。
廣州市南沙區青年聯合會主席高飛分析,南沙有很好的產業,例如汽車、船舶、大型裝備等先進製造業,還有現代服務業,文創業也是很好的選擇,希望台灣青年先來試試。

現在從廣州搭乘高鐵,只要約45分鐘就可抵達香港,自去年9月西九龍高鐵站實施「一地兩檢」之後,粵港生活圈更緊密。

「一地兩檢」推行之初,曾在香港引發爭議,反對者認為此舉將衝擊「一國兩制」標榜的「兩制」模式。不過,香港鐵路公司車務運營總管胡瑞華表示,「一地兩檢」是新模式,大家沒有嘗試過都會擔心和懷疑,但是開通後,大家就能看到這為民眾帶來的便利。他笑說,經驗來看,坐過高鐵的朋友都是帶著笑容離開。

對於高雄或台灣其他城市如何與大灣區對接的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注重在「流通」,包括人員、貨物、資金的流通,按照有利大家發展的方向,「你贏我贏,把餅做大」。他認為,大灣區每個城市發展重點不同,市場廣闊,台灣可利用灣區優勢,給民眾更大發展空間。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鼓勵台企以香港為平台,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商機。(周義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