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立法委員賴惠員:不忘初心,追求地方創生及永續發展

立法委員賴惠員

文/陳建維

俗稱溪北(曾文溪北岸)、位於台南市北端的立委第一選區,東起山線(東山、白河)、西至海濱(北門、將軍、學甲),橫跨山與海的十一區,擁有豐富的人文地理風貌,在地立委賴惠員每天奔波立院與地方,為的是給在地鄉親一個更好的希望與未來。

賴惠員,這個名字對於臺南市的民眾而言,不僅僅是一位政治人物,更是他們的朋友、守護者與家人。從市議員到立法委員,賴委員走過了十餘年的從政之路,一路以民眾的需求為核心,將全部的心力投入到地方每一寸土地的關懷。

議員轉戰立委  肩負更大責任

「從地方議員到立法委員,不僅是角色的轉變,也是責任的升級,更像從小廚房走進國家級的中央廚房,要烹飪出全國級的大餐。」賴惠員委員坦言,初次踏上國會殿堂時,感受到的並不是權力,而是沉甸甸的使命感。作為臺南市第一選區的立委,她肩負著數十萬鄉親的期待,如何讓地方聲音被國會聽見,是她最在意的事情。

擔任市議員時,賴委員以其親民的作風與細膩的觀察力,解決了無數基層問題,無論是道路改善、農田灌溉,還是教育資源分配,她總是親力親為與民眾交流,這份誠意也成為她贏得民心的重要原因。轉任立法委員後,她曾第一時間請教時任副總統、現任總統賴清德當立委的秘訣,得到的答案是「用勤勞來經營自己的特色」,並且「苦民所苦,成為聞聲救苦的溪北媽祖婆」,這句話也讓賴委員銘記至今,從不懈怠。

賴委員關心兒童教育打造永續臺南。

不忘初心  竭盡全力推動地方發展

作為臺南的子民,賴委員對家鄉的感情深厚,她的每一個政策主張,都深深扎根於地方的需求與願景,首先因為選區內農、漁、牧業發達,生產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鮮度保持的問題,因此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爭取一○四四億元在將軍區設立智慧水產加工及物流中心,改善農漁產品的儲存與流通問題。另一方面,賴委員也成功向農業部爭取「百億養豬基金」用於輔助畜牧場的設備升級及永續經營,該政策同時也支持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台灣養豬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背景下,賴委員也特別重視地方教育問題,由於過去農漁村聚落發展的特殊性,其選區內的偏鄉小學就高達八十七所,賴委員堅持「有學校、有學童,就有活力」,這對聚落來說就是綿延不息,故其以設備更新、引進遠距教學、社區與學校共同教育活化(如共建社區圖書館)的方式讓校園重生,此舉也鼓勵到教職人員,讓他們看到經營學校的希望。除此之外,台南是百廟之都,透過環境部友善公廁的政策,更新宮廟和日照中心的廁所,都是讓民眾非常有感的政策,這些資源都必須跨部會溝通協調、做好分工,但只要能為鄉親盡一分力,委員都樂於努力。

「只有年輕人願意回鄉發展,才能確保地方的永續發展。」賴委員的這番話,既是對未來的期許,也是對選民的承諾。在這個大前提下,她成功爭取位於台南的工研院六甲院區成為AI園區、爭取柳營科技園區第三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回鄉服務。唯有好的產業政策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創造地方新的活力。

賴委員積極關心地方建設。

積極應對政治變局 做好最佳溝通角色

「完全執政時,政策推動的速度更快,但現在的朝小野大環境,卻是一個磨練耐心與智慧的好時機。」賴委員坦言過去八年民進黨完全執政,法案的推動和建設的爭取當然相對容易。然而隨著國會生態的改變,各政黨之間的勢均力敵,使得法案的審查過程更為複雜,除了肢體衝突,更面臨許多黨團交付責任的壓力。在這樣的局勢下,溝通與協調成為立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尋求更多的共識,並在議事攻防上高度精準,一方面找到最大公約數與突破的方式,才能讓政策得以落實,持續提供民眾更好的服務。

賴惠員委員的從政之路,是一條充滿挑戰與感動的旅程。從地方議員到立法委員,她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為民服務」。未來的路或許依然崎嶇,但賴委員的腳步堅定而穩健。她相信,只要心中有人民,腳下的每一步都將帶來希望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