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文化創意學會和台灣品牌永續藍圖學校主辦,壯世代政策及產業發展促進會、壯世代學院、臺師大管理學院全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共同協辦的壯世代文創研討會,於7月16日在立院群賢樓舉行。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魏秋宜司長及壯世代發起人立法委員吳春城都親臨致詞,吳委員在致詞中強調壯世代的核心是文化運動,需要文化界率先領頭號召。大會主席輔仁大學馮冠超教授以流行金曲「我身騎白馬」及阿美族《老人飲酒歌》的奧運主題曲為例,闡述文創在壯世代下展現的力量。
主辦單位台灣文化創意學會理事長 朱騏表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50到70歲通常被稱為壯世代,擁有豐富文創資源,這些資源來自於他們的生活經歷、社會關係、專業技能。文創的形式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促進代際間的理解和交流,達到包容與諒解。
此次研討會共有三個議程,首先是“壯世代的形象認知”。壯世代學院吳春來院長從壯世代覺醒切入,以PSR、CSR、GSR出發,說明壯世代在現代社會形象中應有的認知。東海大學藝術學院許和捷院長,從內在心境的改變影響外在行為態度,建議壯世代以歸零放空的心態學習。網紅漂漂老師以自身為例,分享如何運用自媒體創造個人品牌,建立被動收入。
第二個議程是“壯世代擁有的文創資源”。台灣品牌永續藍圖學校戴中興校長從品牌永續生態系藍圖角度,檢視壯世代文創品牌發展及商業化所需要資源。生生學塘共好學習平台創辦人周文海從生命價值反思,探索壯世代如何以生命經驗協助年輕人找到生命方向。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創辦人文蓓蓓,建議政府籌辦大型藝文活動時,應將壯世代需求納入規劃,讓代際間的合作更加多元順暢。
最後一個議程是“世代合作共創未來嶄新成長契機”。臺師大學管理學院董澤平教授從新世紀新經濟談起,科技快速發展衍生出代際間矛盾,但壯世代可借助高新科技與文化創意,跨世代合作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指出隨著人口結構從正三角變為倒三角,高齡化社會日益嚴峻,台灣地區發展失衡必須通過跨世代合作,利用在地資源推動地方創生,保持國家競爭力實現均衡發展。逢甲大學林冠文助理教授分享在促進世代合作方面的實踐經驗,並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左一)、臺師大管理學院董澤平特聘教授(中)、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林冠文助理教授(左一)
這次研討會通過專家學者的討論,探索壯世代在文化創意領域中的潛力和影響力,讓不同世代之間的對話更加深入,促進文化創意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是一場極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並一起為未來的文化創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