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從美國聯邦眾議院TikTok法案看線上影音平台之納管

文/陳建維 圖/TikTok臉書

美國聯邦眾議院在三月十三日通過法案,要求紅遍全球的熱門影音分享應用程式TikTok其位於中國大陸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將其出售。法案中要求字節跳動必須在六個月內將TikTok賣給美國政府認可的對象,且交易必須確保字節跳動對TikTok和其演算法不再握有任何控制權,一場國家公權力與網路平台巨獸的角力,正式展開。

數據調查公司data.ai二○二三年對全球和各國用戶付費額最高的APP進行統計排名,抖音國際版(TikTok)位居全球第一。創立於中國大陸的抖音,在二○一七年推出國際版的TikTok,經過幾年的發展後在全球用戶將近十億,其中美國就有將近總人口的五十%、約一•七億用戶,這些用戶每天至少花一小時刷TikTok。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六成用戶都是青少年,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開始重視TikTok所帶來的影響。

母國法律全球適用 個資疑慮是事實還是理由

之所以美國聯邦眾議院會提出該項法案,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美中經貿戰的大背景環境,使得美國政府開始朝中國大陸大型企業進行箝制,另一方面美國非得出手的原因是中國大陸近年來對私營企業的管制越來越嚴,依據中國大陸相關法令,政府有權利要求字節跳動提供收集來的用戶個資及使用數據,而字節跳動必須照辦。

這個個資疑慮的論點在去年達到高峰,一名字節跳動的前高管指控TikTok不僅在創立之初竊取競爭對手Snapchat和Instagram的內容,更指稱北京當局派人在企業總部內進行監控,並於二○一八年使用TikTok的用戶數據以監視香港的民主人士,然而多項指控均遭字節跳動以「毫無根據」予以駁回。另一方面,TikTok則表示公司約六成股分,由洛杉磯和新加坡的公司運營,公司也已經斥資超過十億美元執行計畫,讓美國的用戶個資存放在美國雲端運算公司甲骨文(Oracle)的伺服器上。而在歐盟的部分,TikTok也聲稱早已將歐洲用戶的數據放在歐洲本土並嚴加保護,不存在個資洩漏問題。綜上,TikTok是否真存在個資被中國大陸官方調取及使用的問題,已經成為羅生門,但不爭的事實是,如今TikTok已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影音平台,在台灣亦是如此。

打賞帶貨商機無限 難以阻絕更應納管

在美國眾議院法案通過後,立委也針對我國政府立場質詢數位部長唐鳳,對此唐鳳斬釘截鐵的表示「只要境外敵對勢力可以實質控制,無論直接或間接,都叫做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簡稱危害產品,TikTok現在就是危害產品,包括在公部門及公部門的場域都列為禁用。」然而截至目前,台灣的TikTok用戶已突破五百六十萬,將近全台人口四分之一,用戶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即使公部門禁止使用,但真的能夠禁的了嗎?切換個網路,不還是繼續使用?

實際上不只是TikTok,幾乎所有的軟體都進行用戶數據收集及使用態樣分析,只因為TikTok母公司受中國大陸控管就全面否定,是否過於武斷?撇開這點不談,實際上TikTok藉由微網劇、打賞、帶貨和無數的影音,都為年輕人創造了極大商機,更建立了一種未來世代的消費模式。

過去台灣的直播帶貨以臉書為主,在二○二三年光是在直播成交金額推估就達四百五十億,占整體電商市場十%,直播帶貨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種主要的零售渠道,流量紅利也紛紛移轉至其他平台,每個月都有許多開不起店的年輕人懷著創業夢投入直播,可預見的是,擁有如此巨量用戶的TikTok絕對在直播市場佔有一定地位,政府怎能說禁就禁?

不可諱言,雖然直播市場商機龐大,但也伴隨一些亂象,如包括虛假宣傳、商品品質低落、未經正式渠道銷售消費者權益未獲保障…等。然而不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政府開放其進入並進行納管嗎?

換個角度來說,TikTok是一個龐大的社交媒體平台,可以為台灣企業、個人提供更多的曝光和市場機會。其次,抖音的管理系統和技術反而能夠幫助政府更有效地監管直播帶貨等活動,從而減少亂象的發生。此外,開放抖音進入台灣也有助於促進跨境電商和國際貿易,有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

政府需要權衡利弊,通過適當的政策和監管措施來平衡直播帶貨的發展和市場秩序的維護,而非一昧用敵對思維來看待相關平台軟體,阻擋不如納管,或許反而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