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心臟外科「俠醫」的現實與浪漫 楊智鈞醫師:展望心血管醫學發展

文、圖 / 葉倩如、孟龍

 

倒在手術室是一種浪漫

俠骨心腸緣伊始

鏡頭前,廣告中,視訊裡,「俠醫」楊智鈞總是一派專業爽朗的燦爛笑容,談吐間難掩對醫病關係、社會型態乃至人生哲學的隱微思索。「其實我高中念的是社會組,想當一名動物學家,到南非、肯亞去從事考古工作。後來因為成績可以,想說,做人應該『實際』一點,大二才轉到醫學系,也想過成為化學家,因為可以研究藥物賺錢。」

沒有醫學世家淵源,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啟蒙契機,人生實際走過一遭,方知個中三昧。楊智鈞醫師笑說,真正接觸到醫學事物後,發現自己很適合這一行。即便日復一日面臨繁複手術,他仍樂此不疲。他說,比起開藥看診,他更喜歡挑戰有難度的事物,用「手作」方式處理一檯又一檯的手術,如同冶煉精鐵的大匠,在烈火邊揮汗奮鬥,直到功成出爐。

「可能是小時候很喜歡看功夫片、機器人卡通,我覺得外科醫師的訓練過程,就像電影裡什麼都不會的小夥子,先要經過刻苦練功的歲月,不斷重複繁瑣步驟,十年磨一劍,終有一日出師下山,才能大展身手!」將外科訓練視為英雄旅程的磨難,加上自小薰陶的正義感,楊智鈞醫師看待醫學工作的目光既實際又浪漫。苦難不是苦難,而是為了更崇高的實現。更要從苦難中汲取獨當一面的能力,仗劍江湖之際不虞經濟匱乏。他說,他是一名『現實的浪漫主義者』。

「以前刀開完,我們東倒西歪躺在休息室,我當時想,如果有一天累死在手術室也是一種浪漫。感覺自己是一名『革命烈士』,不是為一己利益而付出生命。這種感覺幫助我撐過很多艱苦時刻。」

楊智鈞醫師笑說,以前外科醫師很多不喜歡看病人、和病人聊天,現在必須用學會花時間和病人家屬交流溝通。另一方面,許多過去只能開刀的心臟疾病,都有機會透過藥物或微創處理。

 

只是人力有時而盡。有一回,半夜先開了一檯主動脈剝離,緊接著是日間常規的繞道手術,再接著又遇到主動脈剝離急診。一連在手術室工作超過20多個小時,放下手術刀休息的那一刻,他終於吐了。原來身體對疲勞的忍受有極限,他說。「以前是練球練到吐,我們是開刀開到吐,說起來蠻酷的!」楊智鈞醫師哈哈一笑。問他沒有被開刀開到吐嚇到萌生退念?沒有欸,他的回答渾然天真,宛如少年。

 

是俠醫也是現實的浪漫主義者 

調整心態提升醫病溝通

「十五年前開始實習時,已經過了外科醫師受人景仰如『醫龍』的黃金年代,以前是『Big surgery, big incision』,開刀厲害的醫師就像泰山北斗,說一不二。現在隨著醫材、藥物進步,以及醫病關係轉變,更強調知情同意,外科醫師也要懂得照顧病人的心情!」

「有時候很多負面因素同時發生,的確會讓人覺得,是不是生不逢時?但我後來體會到,人要找到擅長的、喜歡的,又能幫助別人的事,作為一個『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我一直努力調適,甚至是與現實妥協,有時候會想,沒關係,就算輸到一無所有也蠻酷的!」

隨著心態與境界轉變,更能掌握不同面向的自我。楊智鈞醫師笑說,以前不喜歡演講,現在面對數百人的公開演講場合,已能夠很自在的化身一名「表演者」,才發覺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不擅表達與溝通。這也讓他重新思考醫病之間的關係,或者可以跳脫傳統「醫師」與「病人」的既定框架。「當我們知道這是對他(病人)最好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用他能夠接受的方式說服。就像多數人不喜歡被強迫推銷,就算是心臟外科醫師,也需要調整溝通策略與方法,讓過程導向更好的結果!」

楊智鈞醫師曾任心臟外科主任苗栗大千醫療體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綽號「俠醫」,常對台灣健保體制下的醫療亂象直言不諱。在醫學領域裡,作者具備十餘年心臟血管外科急重症臨床經驗,擅長全動脈不停跳心臟繞道、瓣膜修補、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微創、靜脈曲張微創、洗腎瘻管等各式心臟血管手術,總計逾5000例。現任中部知名教學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展望未來心血管醫學產業 

疾病前預防養護將成趨勢

走到人生43歲,下半場的俠醫之道何去何從?楊智鈞醫師說,未來的心血管醫學不能只做「治療」,疾病前的預防與養護,仍有許多節點是心臟科醫師可著力處。比如腿部血管疾病最常見的「靜脈曲張」,許多人因為沒有接受心血管專科醫師處理,一旦復發又需要重新治療,白花錢又多受罪。

楊智鈞醫師有俠醫之稱,認為未來的心血管醫學不能只做治療,疾病前的預防與養護,仍有許多節點是心臟科醫師可著力處,對於患者來說也是一種福音

 

「很多靜脈曲張病人腳腫了很長一段時間,甚或傷口長期潰爛,到處就診卻沒有得到良好治療,或被當成其他疾病,治療後也無法斷根。另外一些病人狀況沒有那麼嚴重,卻做了不需要的手術,兩者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楊智鈞醫師說,先進國家如德國、韓國都有專業血管專科,針對靜脈疾病提供專業診斷與治療建議,且輕中重度的靜脈曲張處置方式並不相同,包括抽吸、雷射、灌膠或施打硬化劑,都需要由心血管專家介入適當方式,才能同步改善美觀及腿部血管健康。

「一個良好的血管建立手術,很大程度影響了透析患者未來血管的命運,而在預期壽命越來越長的社會,相對可能出現更高的腎臟病比例,如何幫助他們維持瘻管健康,提升洗腎與生活品質,將是心血管醫學的未來重點!」談到未來心血管醫學與照護議題,楊智鈞醫師眼神中彷彿燃燒著不滅爐火。作為現實的浪漫主義者,我們看見的「俠醫」,仍是那個拙於心計、一往無前的白袍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