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台灣發展製造業競爭力的再建言

文/陳威霖

四月下旬來自對岸太陽光電行業的一則消息,東方日升公司4GW超高效二十五‧五%、0BB HJT(HETERO JUNTION)異質結210光電電池、模組生產線順利實現全線貫通,不僅標誌著全球第一最高效模組的新紀元,也標誌著全球太陽光電進入下一個以半導體技術為核心的大幕正式拉開!

而實現這項計劃的領軍者,是一位台灣四十歲出頭的青年才俊。自己家裡的種子,卻在別人家裡開成茂盛的花園,確實令人既羨慕又惋惜!

專業技術淪為組裝廠

並削弱全球競爭力

台灣太陽光電的技術過去主要來自於前十年橫掃全球市場的矽晶技術,由於該項技術的競爭特性,主要來自於量產的規模大小,因此台灣產業界短暫風光幾年以後,便吃虧於市場不及對岸,而逐漸將前三名的寶座拱手對手,淪落為昔日對岸的組裝廠,甚至是轉手的貿易商。

而且所引進和使用的產品,也是最低等級、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並需要仰賴國內VPC政策,賣出比國際高出三十%至五十%的價格,以維繫自身運營。使用低效、高價的太陽能模組產品,影響所及,目前國內未來主要電力來源的太陽光電系統成本,不僅難以與全球太陽光電G2的西班牙和中國大陸相抗衡,更是開發中國家越南的一倍;導致度電成本居高不下,台電卻不得不以超過民生用電電價的價格收購民間企業的光電,除造成社會、知識分子觀感不佳外,也將影響未來國家產業的整體生產成本,和最終的全球競爭力!

兩岸產業文化不同

讓台灣失去前進動力

一直依靠台灣人才,屬於台灣後輩的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越來越行,而我們為什麼越來越不行?

一是過度強調本土化的台灣市場太小,沒辦法獲得足夠與國際企業一較高下的投行資金支持。現代產業競爭的規律,都是先有市場、再有資金、後有人才。沒有市場沒有資金,不可能請到行業頂尖的人才、投資新技術研發、購買性能優越的設備,便不可能超越競爭對手。台積電能傲視全球半導體晶圓加工產業,關鍵在於和其他同行競爭過程中,在人才招聘和設備投資逐漸拉開與同行的距離,也終成獨跑的全球霸主。

二是行業的既得利益者,動輒訴諸國外企業的不公平競爭,要求政府保護,實則掩飾自身的競爭力缺乏。最近兩年,新聞媒體都會爆料,某些上市公司虧損嚴重,董監事和經營團隊卻領得越多的「肥貓」現象。更多沒持有多少公司股份的決策層,把公司的高階職位作為維繫其掌控公司的籌碼,在家族、朋黨之間私相授受,連最基本上班時間的遲到早退,已成其位高權重的標準作息。

對比上述,台灣企業的怪圈現象,對岸同行的情景與我們現況明顯不同。職務升遷不排資論輩,只要能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三十幾歲、四十歲就可以進入經營決策圈;經營者提包走出國境,爭奪全球市場風起雲湧;手上沒有完成的目標,日以繼夜地工作完成公司所託,也讓自己成長;公司經營會議挑燈夜戰,部門會議每天八點準時開場。這些景象應該是經歷過台灣成為四小龍時代,人們引以為傲的工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