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銀行產業危機頻傳 全球金融穩定面臨挑戰

文 / 李振麟

近期所發生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以及瑞銀收購瑞士信貸等危機事件,都凸顯出全球金融體制所面臨到的嚴峻考驗。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 Kristalina Georgieva公開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金融動盪下的風險挑戰。自聯準會專注於解決高通膨所帶來的利率調整,銀行借貸利息也處於不斷上升趨勢,不僅造成學貸、車貸、房貸與企業貸款營運成本等支出壓力外,食、衣、住、行等基本生活也不再如往常般輕鬆。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戰爭危機尚未完全解除下,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受到衝擊。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就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4%,2023年則大幅降至2.9%左右。

在通膨高漲與世界經濟成長放緩並行下,預計2023年全球金融貨幣將趨於緊收,尤其是近期所發生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以及瑞銀收購瑞士信貸等,都更加凸顯出全球金融體制,現今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雖然目前還不至於引發金融危機,但也有人因此預測會重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不過一切都還為時過早。只是對於近幾年來,已經呈現出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的全球經濟體,實在是令人難以放下心情。

澳盛銀行ANZ執行長 Shayne Elliott 表示「近期所出現的銀行產業風暴是否會引發成為金融危機,正在密切觀察中。」富國銀行宏觀戰略主管 Michael Schumacher 表示「金融不穩定,已經被列為未來最大的經濟風險。」更如聯準會鮑爾所言,只要金融業這次能夠躲過倒閉潮,高利率政策仍將會持續維持下去,直到通膨改善為止。」可以預估,未來的全球金融產業將處於高敏感鋼索平衡下,銀行的營運作業充滿著不確定的未來。

2023年的經濟狀況與2008年有所不同,系統性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即刻發生。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不僅會影響到美國,也會影響到全世界的金融產業。在「穩定物價」與「降低失業率」雙重目標下,今日所推動的「金融政策槓桿原理」,其實也出現不少矛盾現象。因為物價在人為控制下將伴隨著失業率提升,面對美國矽谷銀行SVB無預警倒閉並後續引發市場連鎖性反應,眾人也在觀望聯準會到底會採取何種措施來因應此危機。

如今傳出「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 Bank 」同意收購矽谷銀行之存款與放款消息,暫緩解除危機爆發。但今年年初以來,全球產業處於低靡不振的大環境中,企業違約率也開始激增,尤其是受到「矽谷銀行SVB」與「標誌銀行Singnature Bank」接連無預警突發性倒閉,不僅影響到投資者意願逐漸轉趨於保守外,也影響到信用貸款環境轉趨於緊縮,在企業營運資金入不敷出之際,未來將可能有更多的企業違約案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