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台積電再向南擴廠 中南部空污如何救?

中南部多年受到空污侵擾,每到秋冬之際,空氣品質指標(AQI)經常亮起「紅害」、「紫爆」等不良等級,長期下來對民眾的健康影響重大,各家公司大廠聚集中南部占地廣大、煙囪聳立,這些褐色產業多使用化石燃料作為生產的能源,進而衍生氣候變遷、空氣污染、減損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衝擊,難以挽回的代價將由全民承擔。

如今台積電再傳,除了竹科重鎮外,將往中南部大幅擴廠,引起民眾與環保團體高度關注,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經統計估算,今後每年累計將增加用電多達386億度,恐達到2.5座台北市的電力消費,其中更有7成集中在空污重災區的台中、台南和高雄。

根據統計,工廠坐落高雄市的中鋼,去年粒狀汙染物排放為2153公噸、中龍鋼鐵在台中廠區的汙染物排放也有609公噸、台塑集團相關石化廠區在雲林縣、高雄市、嘉義縣的產區,排放量加總也達1058公噸,被環境保護團體點名是中南部最需要轉型的褐色產業,否則中南部的「高汙染、高碳排、高耗能」現象將會加劇。

而在核能發電廠退役後,台中市火力發電廠增加發電量以符合能源政策,也無形增加空污問題,救了台灣民生、工業用電,卻犧牲中南部人民的肺,民眾紛紛有感,「很久沒看見藍色天空了」。在空污重災區中,每年都有多人因空污受害,形同「慢性暴力」,健康不應是經濟發展的成本。

國發會所提出的2050年淨零目標,提到高耗能產業轉型可節電並提升生產效率,將減少電力需求,也是都市發展策略重要目標,但台積電被稱作「護國神山」,主導台灣經濟,追求發展與環境保護難以兩全,如何衡量利弊得失與民眾健康將是政府須面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