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後山花蓮積極響應綠建築  規劃失當成最貴蚊子館(系列報導三)

後山花蓮積極響應綠建築 規劃失當成最貴蚊子館

文.黃小玲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定義,綠建築是指「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以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所以建築再怎麼舒適,沒有人願意居住都是空談,能夠讓人永續循環運用的建築,才是真正的綠建築。
斥資九億元打造整建的花蓮火車站,採半開放空間、挑高及透空設計,亮麗的外觀被讚漂亮,還申請到綠建築標章,不過因車站候車空間沒裝冷氣,花蓮夏日又十分炎熱,屢遭客訴反應非常酷熱,乘客候車時還要自備扇子來搧風,雖然已在候車的屋頂貼遮陽紙,但還是熱到令人受不了。
經多方考量後,台鐵還是在大廳裝設兩台二十噸水冷式冷氣,讓候車旅客直呼體感溫度有明顯下降,十分舒適。不過裝設冷氣後,也遭不少民眾質疑違反原先導入綠建築車站的概念,更不符合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
同樣位於花蓮中區的環保科技園區因為交通、產業類別受限等因素閒置多年,環保科技園區座落在鳳林鎮,二○○二年由環保署補助八.五億元,縣府自籌六千多萬元,超過九億元打造,廠商因租約到期、交通不便及改變營運策略等因素提前解約,縣府九度招標受挫,去年再辦招商,為求順利發包,提案將招標租期從原本的十年延長到二十年,但議會臨時會審查認為環保局提送資料太倉促,且租期太長有疑慮,已退回下次定期會再議,迄今未完成活化,被譏為全國「最貴蚊子館」。
而綠建築也運用到果菜市場,台南市新化果菜市場號稱全國最美,總經費達八億兩千多萬元興建,這座由荷蘭團隊設計有波浪型梯田屋頂的綠建築,卻被攤商批評動線規畫不當,未預留搬運車通道,好看但不好用。

在趨勢的推波下,台灣有這麼多項標榜綠建築的建築設計,最後卻沒有落實運用,甚至廢棄荒蕪,是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人為使用、永續目標及循環使用脫鉤呢?還是我們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符合綠建築的設計方式呢?所以一棟環保建築若只有少數人使用或根本無法使用,其本質上就完全違反了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