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在疫情趨緩之際,中美關係架構下臺灣未來何去何從?

呂秀蓮
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不要對立,而是三方面形成新的共識

 

「不統、不獨、不武」已然是兩岸最大課題

 

卓越雜誌、西太平洋通訊社及兩岸圓桌論壇協會特邀請各界跨黨派專業及學者專家,於五月十四日下午一點半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進行座談會。

 

其中更邀請到前副總統呂秀蓮、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前行政院主計長韋伯韜、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台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前監察委員葉耀鵬、教授趙春山、教授汪明生、董事長王天山以及卓越雜誌發行人林定芃等多位專業人士一同到場,分析在疫情之後的中美關係以及臺灣兩岸產業發展的現況、機遇及挑戰,並以實務經驗提出未來建議方案。

 

呂秀蓮提到,臺灣與大陸兩岸關係在疫情之後是否需要檢討跟反省?然而反省不是否定,更需要智慧與謙卑,放下過去不必要堅持也不需要妥協。病毒無國界,看到大國碰到病毒束手無策,其實在疫情之下,應少一點政治,多一點人性;少一點仇恨,多一點寬容。不要對立,而是三方面形成新的共識,希望投資和平,預防戰爭。

 

美國制定經貿措施,對大陸展開全面包抄,尹啟銘提到,包括推動WTO改革、雙邊或區域FTA防堵孤立大陸、單邊公布發展中國家名單,提高進口關稅與相關措施作法,限制大陸的經貿空間。對於美國及兩岸經貿聯結具互補性,不宜偏向一方,建議臺灣當政者,應在展開全球布局戰略下,以區域特色作為重要原則。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指出,建立在「兩岸政治互信」為前提的基礎上,才能建立有效處理兩岸問題的對話管道和溝通機制

 

而張顯耀表示,今年九月ECFA 又該何去何從?兩岸之間關係最終指標,是陸生來臺,在疫情之下除了外國人,卻也禁止陸生入境。而兩岸的關鍵問題,最重要的在於政治定位,是一個中國?兩個中國?亦或一中一臺?至於要如何定位,必須要建立在兩岸政治互信為前提的基礎上,才能建立有效處理兩岸問題的對話管道和溝通機制。

 

以專業經濟角度來探討的許添財,看出臺灣的經濟力在正在逐步衰退,而臺灣出口外銷大國正是大陸,依賴程度可以說是相當高。許添財表示,二○○四年到二○二○年。
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美中爭霸,是生態秩序改變的關鍵期,VUCA (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更是趨於白熱化,而中美臺政治經濟的三角關係面臨轉型,卻因為經貿相互高度依存,在短期之內難以發生巨變。不過傳統結構與秩序將因疫情加速崩塌瓦解,臺灣的未來可以用「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來形容。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對於美國及兩岸經貿聯結具互補性,不宜偏向一方

 

中美關係是好是壞?中美關係架構的本質是競爭還是抗爭?而臺灣從統一到獨立之間又有甚麼選項?臺灣的未來取決於與中美戰略互信,但兩岸缺乏政治默契,恐釀重大戰略危機,這些問題都需要各方理性思考。官方自需努力,民間也不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