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80、90後台青西進 實現抱負擺第一

根據旺報報導,有別過去90年代赴陸打拚的台商,無論聚焦傳統製造業、餐飲業、高科技業相關工作,其目的大多是為了養家活口,大陸扮演的是經濟舞台;而當前80、90後的台青赴北京工作,多了一點個人夢想的元素,尋求的是更多元的工作內容;相對於能否賺大錢,他們更看重的是自我抱負實現。

台灣人西進大陸的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最早的傳統製造業在大陸沿海省份落地生根,到2000年後的高科技專業人才赴陸發展,乃至於現階段,台生、台青、甚至是更多的台師在陸生活定居;從一卡皮箱走大陸到一身夢想闖帝都,點點滴滴都是台灣人西進的身影。

90年代,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運營、人力成本高居不下的情況,台商老闆們選擇「打掉重練」,毅然決然西進大陸,選擇落腳廣東、福建沿海省分設廠,繼而在江蘇、上海開闢新天地。

不諱言,此時的大陸對於台商老闆們,是一個嶄新的經濟舞台,是一個可以讓自己重新出發的新市場;對於2000年後來大陸的高科技台幹來說,也不外乎是這類心情的延續。這個時期,個人的夢想抱負少一點,更多是養家活口的考量。

在揮別上述階段後,如今一批批「新京台人」選擇到北京來發展,大陸對他們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的能掙多少錢的經濟舞台,而是可以實踐自己抱負的夢想天地。相較於此前西進的台青前輩們,這群台青對大陸的想像,增添了一點個人色彩。

這群「新京台人」,他們看準的是北京廣闊的發揮空間。12年來在北京也曾經歷多次浮沉的楊品驊來說,就算面對失敗,但只要有發揮的舞台,只要有不放棄夢想的熱情,他就可以一次次再站起來。

同樣的情況對於邱宇婕來說亦是如此。拋下台灣的一切,她從不擔心的是從零開始的戲路人生,而是努力學習與適應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戲劇表演方式,只為了在北京百萬演員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在舞台上多站一秒鐘。

有人會問這一切值得嗎?至少從楊品驊或邱宇婕,乃至更多「新京台人」堅定眼神中,都可看出答案: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周義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