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北京穩定拉攏盟友美國大選分歧地緣政治風雲詭譎

2023年7月出席北約國家峰會(圖/維基百科)

文/陳建維

美、中各解內部問題?近期各國目光均放在兩國領導人上,美國大選即將來臨,現任民主黨籍總統拜登退選後,也表示白宮必定易主,究竟是狂人川普能夠取回大位﹖還是接棒拜登的賀錦麗能守住白宮?另一方面,外界對於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政權穩固的猜測不斷,兩大強權、兩位領導人,牽動整體國際局勢發展。

自七月份第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後,身為總書記的習近平便開始「神隱」,就連中共例行性的層峰會議「北戴河會議」也未有相關報導,外界對於習近平的現況紛紛多有猜測,大多從其身體健康或政權穩固的角度切入。正當外界傳聞不斷時,習近平選擇在七月二十九日同日會見訪問北京的東帝汶總統奧爾塔(葡萄牙語:José Manuel Ramos-Horta)及義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後又於八月十九日以最高規格的全套軍禮會見到訪的新任越共總書記、越南國家主席蘇林(To Lam),徹底破除外界關於他的健康與政權不穩等傳聞。

親自接待義越元首 習近平破謠並展外交手腕

從外交的層面來看,鑒於美中貿易爭端持續延燒,美國也持續在各個國際場合將中國大陸塑造為「民主國家的共同敵人」,北京當局只能一方面穩固盟友,二方面加強其與歐洲各國之合作。繼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後,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正式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身為G7(七大工業國組織)、NATO(北約)的創始成員國,義大利在西方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今年六月甫結束並在會後公報中聚焦中國大陸經濟、軍事威脅的G7峰會正是在義大利舉辦,梅洛尼此時訪華,無非落實公報中提到G7尋求和中國大陸發展建設性及穩定關係,並且在「共同利益領域保持接觸」。

先前,中國大陸在倡議「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曾經口述《馬可‧波羅遊記》並促進東西方的交流發展的馬可‧波羅(Marco Polo)之故鄉義大利視為重要的戰略夥伴,而義大利也於二○一九年正式簽署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備忘錄,同時也是唯一加入該協定的G7國家,義中雙方關係本就相對歐洲其他國家較好。然而鑒於歐洲國家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持續上升(包含義大利自身),及匈塞鐵路(匈牙利─塞爾維亞)顯現出的中方與歐方鐵路系統整合問題,讓義大利原先希望一帶一路能帶來基礎建設投資的幻想破滅,旋即於二○二三年底表示退出,讓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政策受挫。

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對於中國大陸的歐洲戰略大有影響。於此同時,歐盟也宣布於今年七月四日起,對中國大陸生產的純電動車,額外徵收最高三十八‧一%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加上原本十%關稅,最高可達四十八‧一%),此次梅洛尼率團訪問,北京當局自是希望能尋求緩衝。從習近平的發言中,他以「絲路精神」取代「一帶一路」,並以「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周年」和「紀念馬可‧波羅逝世七百周年」為訴求,希望深化兩國關係。

而後,雙方發表了「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二○二四至二○二七年)」,並列出七項行動方針,梅洛尼同時也給足面子,表示義大利願為歐中關係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相較於法國、德國的對中軍事、經濟切割戰略來看,梅洛尼更願與中國大陸就經貿投資、電動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推動兩國的「貿易優化平衡發展」,同時她也表態不支持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提倡與中國大陸的「脫鉤斷鏈」和「保護主義」政策,對於頻受歐美國家聯合制裁的北京政府,無疑是雪中送炭,惟義大利只是在經貿政策上態度較軟,對於義中雙方未來是否能重新建構政治夥伴關係,仍是存疑。

習近平與越南國家主席蘇林會面(圖/截自網路)

南海領土爭端難解 中越關係仍存隱憂

在前任總書記阮富仲病逝後,越共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於八月初召開會議,並以全票選出國家主席蘇林接任越共總書記,身為除了中共之外唯二的共產國家,蘇林選擇帶著妻子出訪中國大陸作為他登上國際舞台的首秀,東道主也給足面子,除了二十一響禮炮,習近平更偕同夫人彭麗媛親自接待蘇林夫妻,展現兩黨乃至兩國間的堅定情誼。蘇林在與習近平的會談中特別強調把中國大陸視為「對外政策的戰略選擇與頭等優先」,並重申將延續前主席阮富仲的路線,深化越中兩國關系。

在如此愉快的氛圍下,中越雙方共簽署了十四項文件,涵蓋貿易、鐵公路、央行、媒體、醫療、工業、金融、民生等多領域。然而看似緊密牽手的中越關係,仍存核心爭議。一般外界認為蘇林之所以選擇中國大陸為出訪首站,就是為了對內、外鞏固其領導位置。中越邊境接壤、貿易往來頻繁,越南當前主要的經濟發展仍多數仰賴中國大陸的原料與製品,越南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對外貿易數字來自中國大陸,雙方經貿互動密不可分,但雙方存在的最大歧異,仍是無法解決的南海主權爭端問題,從年初中國大陸公布看似原先較無爭議的北部灣(又稱東京灣)北部「領海基線」一事來看,北京當局看待越南仍以欺壓思維為主。

就因為有這樣的矛盾存在,前任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於二○一六年就曾提出「竹子外交」政策,主要內涵就是以柔軟身段應對國際強權,藉以增強自身國力與獨立性,故除了維持中越外交友好外,越南和美國、日本也於二○二三年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透過美、日兩國確保越南在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地位,也在國家安全上能有更多保障。為了平衡操作,當時阮富仲就強調越南在國防上將秉持「四不原則」(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不與其他國家結成針對第三方的同盟、不允許外國在境內設立軍事基地、不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避免引起爭議,如今蘇林在上任時,就表態將持續奉行竹子外交政策,更擬於九月親自前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並期望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越南將軍事切割於美越全面夥伴關係之外,無疑釋出只要符合國家利益,越南對所有夥伴的生意都秉持開放態度的國際訊號,也讓中越雙方關係看似緊密,實則若即若離。

外交政策風格迥異  白宮新主各國關注

美國總統拜登自宣布退選後,副手賀錦麗迅速整合黨內支持、對戰先前聲勢極高的前總統川普,賀錦麗也用她的特質逐漸吸引選民,甚至反超川普,值得我們深究的是,未來的白宮新主,將如何主導世界局勢?依據美國政治傳統慣例,兩黨會在選舉年的黨代表大會中,依據參選人團隊主張研擬並通過新黨綱,也可說表露候選人的政策態度。首先在共和黨的部分,川普不改其抗中作風,計劃經由重建軍事力量與盟邦關係以對抗中國大陸及打擊恐怖主義,在經貿上則將對中國大陸採取單獨策略性作為,除取消最惠國待遇外,更進一步禁止陸資購買美國房地產及各項產業,並取消拜登政府的電動車計畫或相關授權,防止中國大陸車輛進口美國,可說再次進行全面性圍堵。而在全球外交上,川普則強調要透過強化軍事力量,包含建立鐵穹飛彈防衛盾以「推薦美國價值」,保護國土邊界及重振國防工業基礎,更進一步藉由加大援烏克蘭力道以迫使俄羅斯和談。

而在民主黨的部分,由於賀錦麗的「接班參選」性質,其政策多以延續拜登政府為基礎,從幾個面向切入,也可推測賀錦麗團隊的相關主張,首先在亞太地區的部分,她曾於去年代表拜登前往雅加達出席東協(ASEAN)峰會,並於會中指控中國大陸藉由南海水域爭議脅迫較小鄰國,同時她也走訪日、韓,表達強化美、日、韓三方合作以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的決心。另一方面,賀錦麗亦曾表示不會偏離拜登對北大西洋公約(NATO)的堅定承諾,並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這樣的承諾與前總統川普主張改變美國與北約的關係形成鮮明對比。

至於我方最關注的台海議題,此次的民主黨黨綱首度納入美國已故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一九八二年向台灣提出的六項保證,內容包括:「美國不會設定停止對台軍售日期、不會在軍售前和中國大陸諮商、不會在台北與北京間斡旋、未同意修訂台灣關係法、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不會對台施壓,要求台灣與中國大陸談判」。看似支持台灣力道強勁,但民主黨黨綱也恢復並重申美國將依據完整的「一中政策」來處理台海事務,雖然黨綱是政策指導方針,但不代表可能執政者的最終政策,然而美國若退回傳統完整的一中政策,是否值得台灣高興,恐怕只能等大選結束才見分曉!

以上言論不代表卓越電子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