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美中暗潮下的中東政經新局

文/陳建維

紅海危機再度擴大,獲得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胡塞組織(Houthi,又稱青年運動)」自二○二三年以巴戰爭爆發後多次攻擊以色列和穿越紅海的各國商船,如今隨著以巴戰爭持續膠著,紅海危機竟有擴大趨勢。

自去年十一月中旬以來,胡賽組織武裝分子多次出動無人機和飛彈向經過紅海和亞丁灣(Gulf of Aden)的國際商船施以攻擊,公開聲援巴勒斯坦人抵抗以色列在加薩(Gaza)發動的戰爭,原本叛軍攻擊的目標是與以色列交好的各國船隻,英美也以軍事介入護衛,如今竟有中國大陸籍油輪「黃埔號」遭到攻擊,或將牽動紅海危機乃至以巴衝突瞬息變化。

英美積極中國冷淡 紅海衝突紛擾不斷

來自葉門西北部薩達省(Saada)的胡塞組織,係屬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激進團體。自南、北葉門於一九九○年統一後,該組織就頻頻叛亂,二○一四年更發動內戰攻下葉門首都沙那(Sana),目前也控制著葉門國內人口最多的地區,可說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武裝力量。自成立之初,胡塞運動就積極地以反對以色列及西方國家為主,在武裝方面更獲得了伊朗的支持,現在的胡塞組織在西方國家眼中早已經不是葉門叛亂組織,而是實際上的恐怖份子。

相較於英、美兩國已積極派遣軍隊空襲胡塞組織,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雖曾經承諾「為促進中東地區和平安寧貢獻中國智慧」,並在近幾年推出了一系列相應的安全和發展舉措,包含「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四點主張」、「落實巴勒斯坦問題『兩國方案』的三點思路」,看似有大國風範,卻隱藏中國大陸的中東戰略考量。

首先,不管在歷史文化、地理脈絡上,中國大陸與中東地區就不存在過往矛盾,反而透過商業貿易與能源交易,讓雙方的以發展正常經濟合作,並以「一帶一路」的契機強化與該區國家合作。最明顯的例子是在

二○二一年美國撤軍阿富汗後,在北京的斡旋下,調停了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對立、促其建交,此舉不僅強化了中國大陸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再加上北京政府和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均有官方往來,自然是希望透過這種高度成為左右中東局勢的新強國。

另一方面對中國大陸來說,面臨以巴衝突、紅海危機壓力的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國家,再加上持續不斷的俄烏戰爭,都降低美國對亞洲及西太平洋的關注,即使有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不管是經濟援助或軍事行動,都給美國極大壓力。

北京寄望經濟影響中東局勢 美國軍事難以撼動

為了確保商船順利通過紅海,美國於二○二三年十二月發起了「繁榮衛士行動」來對付胡塞組織的紅海航運襲擊。然而弔詭的是對北京當局來說,中東的安全其實非常重要,中國大陸對歐洲的商品出口約有六成需經紅海航線。且中國大陸明明就有唯一一個位於紅海附近亞丁灣旁吉布地的海外軍事基地,卻遲遲不願意加入該軍事聯盟,保持不干涉中東武裝衝突的立場。或許是雙方有所默契或胡塞運動給大陸的回報,在此之前中國大陸籍商船都能平安地通過紅海,直至此次黃埔號遭受攻擊,是否翻轉北京政府立場,值得觀察。

另一方面相較於軍事爭霸,中國大陸顯然更想以經濟及外交來建立其中東影響力,習近平不僅於二○二二年親自出訪沙烏地阿拉伯並舉辦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外交部長王毅更於二○二三年十一月親自接待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外長訪中聯合代表團,並於會中向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塔哈表達北京呼籲以巴停火及兩國方案、人道救援的立場。

實際上中國大陸在中東的行動是希望建立新的大國影響力,但美國在中東除了以色列這個代言人,仍具有相當影響力,多數海灣國家不僅是美國的盟國,更在軍事上對其非常依賴,且美國也曾在以巴衝突前試圖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和解,展現其外交手腕,基於中東的紛亂局勢,經濟仍短期難以取代軍事,中、美兩國的中東爭霸戰,將是一場持續且長遠的競爭。

以上言論不代表西太平洋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