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後疫情時代AI智慧醫療發展 洪子仁:投資而非成本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以「AI智慧醫療發展」發表演講。(圖/劉俊輝攝)

文/劉俊輝

近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零接觸」和「遠距」等關鍵字眼成為智慧醫療成長的助力,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第二天的專題演講,便邀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以「後疫情時代AI智慧醫療發展」為題,暢談AI智慧醫療在台灣發展的現況及未來。

根據資料顯示,AI在健康醫療運用市場上逐年成長。根據調研機構預測,2021年市場規模為69億美金,到了2027年將成長到670億美金左右,足足成長了將近10倍。而近年智慧醫療大幅成長的原因很多,包含醫療數據量持續增加,醫療人力嚴重短缺,及新冠肺炎加速在基因學、疫苗、藥物研究及影像辨識的投入等方面,但最重要的是電腦運算能力提升與硬體成本下降,才能大幅提高「智慧」程度及下降建置成本。

以美國FDA的數據而言,全球醫療AI取證以美國為最多,佔了將近60%,第二名則是以色列,也高達13%,並且以醫療影像判讀和疾病監測與預警是最主要運用AI的項目,這些發展大幅減少醫護人員花費的時間。像是以往「看片子」還得考量醫生的眼力,如今許多醫院的放射科、病理科、眼科等等科別,透過AI,協助醫師篩檢數以萬計的醫療影像,讓醫生的診斷更為快速、精確。

當然AI智慧醫療發展的主要目的,是讓原本以醫院醫師為中心的醫療機制,轉向以病患為中心,透過大數據、AI、IoT等方式,讓原本的經驗醫學變為精準醫學,間斷性照護也能轉化為持續性照護,透過雲端化和智慧化兩大發展方向,才能讓產業順利轉型。

以新光醫院發展為例,很多資料目前都遠在天邊,放在「雲」深不知處的地方,透過雲端化管理,資安效果反而有更好的呈現。而新光醫院在2017年啟動全院專案升級,4年期間燒掉8億,要在一夜之間全部切換成新的系統建置,一次上線,90幾個介接系統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不過洪子仁也分享升級了新系統後,組織改造更重要。不能把舊組織運用到新系統裡頭。

而台灣醫療全面提供到智慧醫療階段,絕對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他以韓國為例,「醫療的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這是韓國智慧醫療環境比台灣更好的原因。例如這幾年醫護人員難找,更大原因是醫療機溝沒有能力幫醫護人員加薪,健保資源日益惡化,雖然營收賺錢,但本業虧損的醫院能否永續經營?是目前留給當代人考驗的課題。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右2)和與會嘉賓合影。(圖/劉俊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