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不斷變異,近來歐美地區相繼出現Omicron新型變異株BA.4與BA.5,該變異株具有較強的傳染力與致病力,未來極有可能取代BA.1、BA.2成為主流病毒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稱這是一次病毒的「完美進化」,呼籲不可輕忽新一波新型病毒帶來的威脅。
面對當前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在歐美地區的流行,醫師姜冠宇昨(12)日在臉書發文警告,近期的國際研究均表明BA.4、BA.5的致病性更強,且疫苗的防護力相對較弱,因此他提醒民眾,在BA.4、BA.5進到台灣前,應對新病毒有進一步的認識。
姜冠宇表示,根據日本研究顯示,BA.4、BA.5可以逃避 BA.1、BA.2 感染產生的中和抗體,不僅在人類支氣管、肺泡細胞中的傳播比 BA.2 更強,在倉鼠實驗中也證實,BA.4、BA.5比 BA.2 更具致病性,會造成倉鼠體重明顯下降、血氧降低、呼氣曲線比BA.2更差。該研究也指出,透過肺泡切片可以看見支氣管細胞、第二型肺泡細胞有更嚴重的發炎情形。
姜冠宇接著提及,另一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由於病毒的變異,免疫逃逸不斷在增強,與原始株相比,BA.2.12.1和BA.4/5的效價分別降為1/8.1和1/19.2,再換算對比BA.2的效價,BA.2.12.1 和BA.4/5則降為1/1.8、1/4.2。該團隊警告,對於mab單株抗體治療,很多都對BA.2.12.1和BA.4/ 5無效,目前對BA.4/5有效又有美國有授權的單株抗體只有LY-COV1404和bebtelovimab,這些免疫逃避的情況,很可能是棘蛋白中的F486V突變所致。
姜冠宇補充,根據美國CDC收集的數據,截至 6 月 4 日止,BA.5占美國病例的7.6%,BA.4 佔5.4%,BA.2.12.1 仍然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估計佔病例的 62.2%,但是以目前的監測,BA.4/BA.5將準備取代BA.2.12.1。實際上,BA.4 和 BA.5 在4 月中下旬就被首次發現,並在南非引起規模感染,於 5 月中下旬達到頂峰,可見病毒並沒有弱化,距離疫情流感化還有一段距離。
最後姜冠宇點出最令他擔憂的是新病毒強大的致病力,「其實突破性感染、重複感染、無敵星星失效都不是新聞,對我而言比較大的震撼還是有觀察到致病力提升」,因此他認為,為了控制社區疫情,或許要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了,才能保障老人、小孩的安全,並減少後遺症長新冠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