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快訊




台灣國防部前部長:從俄烏衝突見台海安危 取決於大國介入

俄烏情勢緊張,連帶也讓兩岸衝突可能性獲關注。國防部前部長楊念祖今天表示,屢談台海軍事時間表沒有意義,中共也不會輕易啟戰,但目前政府國防政策有缺陷,沒有軍事戰略,而只有軍事投資,難以因應未來戰場新的情勢。

楊念祖認為,政府應從烏克蘭軍事危機中體察到3個未來戰爭形式要素:包含戰爭將是綜合國力的對峙、大國勢力會介入避免戰爭爆發,以及所有軍事危機也都會成為大國交鋒焦點。

楊念祖表示,烏克蘭軍事危機是政經、軍事運用,綜合國力的對峙,不是純軍事,這就包含這幾年說的灰色地帶政略思維與認知作戰,未來戰爭也要考慮政經、心理對戰爭作用。

此外,楊念祖說,區域軍事危機爆發後,大國等國際勢力會介入,盡力避免戰爭爆發,但軍事危機本身也會成為大國交鋒焦點。

楊念祖表示,將來若台海發生戰爭、台灣安危也是取決於包含第三勢力等大國介入情形,特別是台灣在第一島鏈中心的戰略意義、價值,以及台灣高科技能力與供應鏈都是大國所重視的項目,更會慎重處理。

楊念祖認為,戰爭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政府要了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解放軍未來的政略目標究竟是要以戰逼和、逼降或全殲台軍,不同的戰略考量就會有不同的作戰準備節奏。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則認為,兩岸軍事天平差距大,國軍不能期望外軍支援或與外軍聯合作戰構想,因為外援並不可靠,維持強大國軍防衛力量是國人共識,也才能達到嚇阻效果。

羅慶生分析,不前解放軍仍在建軍備戰中,粗估5年內不會發動軍事攻擊解放台灣,國軍應該盡快弭平落差。

羅慶生認為,當前地面防衛主要問題是缺乏縱深,西部城市距台海不過數十公里,無法持久作戰,應採東部決戰思維,將指揮中樞與主力部隊轉移至易守難攻的東部走廊,依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固守,東岸防禦也可提高美國救援機率。